搜索

毛泽东为何说—— “没有二局,长征胜利难以想象”?

德的得 发表于 2021-3-12 15:15:14| 字数 4,362|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毛泽东为何说——
   “没有二局,长征胜利难以想象”?

                路 明
  
万里长征的“龙头”:“红星纵队”
 
 1934年10月6日傍晚,秋风萧瑟,于都水寒。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已经被任命为破译科副科长的邹毕兆,和二局无线电侦察部队战友数十人,组成了红星纵队二大队,携带6部电台,跟随中革军委组成的“红星纵队”,从瑞金梅坑出发,开始了漫漫长征路程。
  
image.png

  中央红军长征开始时,中革军委下属四个局:一局:作战和机要保密;二局:侦察,主要是无线电侦察;三局:无线电通讯联络。为适应外线作战,在三局成立了一个通信团,王诤、伍云甫分别兼任团长和政委,下辖无线电营、有线电大队和通信指导大队;四局:后勤供给。
        
  中革军委二局组成是:局长曾希圣、副局长钱壮飞;一科(破译)科长曹祥仁、副科长邹毕兆(仅有二人,因为只有曹邹二人有破译技能);二科(校译)科长李作鹏,译电员戴镜元等六、七人;三科(侦收)科长胡立教,侦收员李力田、贺俊侦、钱江等十余人;有侦察电台6部、技术人员三十多人。另有警卫分队、运输队、炊事班。行军序列是叶剑英领导的“红星纵队”第二大队。
  
image.png   

  红军离开了根据地,长途跋涉。敌军围追堵截,敌我双方的军队时时都在运动之中。蒋介石对国民党各军、师下达命令主要通过无线电报发送。红军的无线电侦察、密电破译活动也达到了最高潮,破译成功率百分之百。中央红军“破译三杰”在长征中,一路攻克860多种敌军密码(邹毕兆亲笔逐个记录),为中革军委提供了准确、快捷的敌军情报,保障了中央红军“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image.png   
  
情报是第一战斗力
   中革军委二局,是中外历史上都难得一见的无线电技术侦察英雄群体。在土地革命战争年代,红军就已经拥有了一支“制信息权”的无线电侦察部队。他们能破译当时敌人所有密电码,掌握敌人最高层、最直接、最核心机密,为红军成长壮大、长征胜利做出了特殊贡献。

   中共中央两次关于历史问题的《决议》,肯定遵义会议是“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历史学家还特别指出:遵义会议在党生死攸关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长征的最大功绩在于确立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用什么“秘密武器”战胜数十倍于己的凶恶敌人?这事因当年对敌斗争需要“绝对保密”,因此鲜为人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情报是第一战斗力”。毛泽东把现代高科技信息手段引入战场,才创造出前无古人、革命性的运动战模式。隐蔽战线的无名英雄,为毛泽东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提供保证,为中央红军在长征中克敌制胜、免于覆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毛泽东说:“四渡赤水才是我平生得意之笔”!

image.png
   在中央红军历时一年零九天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四渡赤水之战用了大约两个多月,占六分之一的时间。是军事上由被动变主动的转折点。

而这个转折点又是在敌我力量对比是40︰3的惊天数字下面实现的。敌军多达40万、150个团,而红军不过3万,2月10日整编为16个团,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半数是非战斗人员,每百人才有40条枪。但是,天耀中华,红军不仅有百折不挠的信仰,而且有了领袖毛泽东,又有着破译密电的“秘密武器”。据邹毕兆当年对二局破译密电记录:在贵州省破译敌人密码高达180本,平均每天2.7本。毛泽东说:“二局就是红军的科学千里眼、顺风耳”。周副主席说:“四渡赤水,南破乌江,围困贵阳,甩掉敌人,毛主席真是用兵如神”!伏罗希洛夫军事学院教材称之为“神话般的奇迹”,更从历史学术的正面为之定性。
image.png    

   在瞬息万变、生死攸关的突破“封锁线”战斗中,红军连续侦收、破译敌军密电。军委二局侦收员贺俊侦(少将)回忆说:“我和钱江两个人,他一部机器我一部机器,我走前面他就走后面,他走前面我就走后面,两个人轮流,一天都不能够停。”他俩“前后接力”,接收到敌军密电,立即送交破译科科长曹祥仁、副科长邹毕兆。他俩只看一遍,就可抓住重复数码,采用“综合分析法”、“频率分析法”、“复合猜字法”、“归纳破译法”等四种破译方法破译。贺俊侦说:“情报掌握就是那个程度:国民党师以上的百分之百,密码百分之百,报文百分之百”。

  军事情报有三大部分:战略情报,战役情报,战斗情报。红军破译敌军密电,不仅有战略情报、战役情报,而且有战斗情报。

    邹毕兆说:“二局的工作,对蒋介石总部的所有活动,包括意图在内,都是了解的。蒋介石的首脑机关和凡配有电台的师旅以上的司令部,他们干什么,只要通过电报,我们也就知道什么”!

 “毛泽东活用二局情报,写下了红军运动战的如神妙笔”。

image.png


邹毕兆亲笔纪录是“镇馆之宝”

    
  一个常识性的问题一直提醒我们深入思考: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斗争从1927年始,由国民革命军两个起义的相当于团的成建制部队、以及一批农民鸟枪、梭镖、马叶子刀暴动武装的基础上,22年后,成长为拥有政权和几百万军队、消灭敌军多达1000余万的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缘何而来?光以“小米加步枪”、“胸中自有雄兵百万”或者“运输大队长”这类话来证明是不全面的。

  曾经当过红军团长、解放军三野参谋长、后来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张震,2008年说:“从一定意义上说,准确及时的技侦情报,加快了中国革命战争胜利的进程”!

  张震还说:“密码破译技术的掌握,使红军的侦察能力发生了革命性的飞跃,成为技侦情报工作的独特优势,在我党我军的情报工作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曾希圣、曹祥仁、邹毕兆三人是中央红军破译敌军密码的核心,被誉为“破译三杰”。荣获红军最高荣誉——红星奖章。邹毕兆亲手记录了中央红军破译成果,取名为《心血的贡献》。册中记载:从1932年10月至1937年底,军委二局共破译中央军和地方军的各种密电达1050个,平均每月17个。而敌军破译红军密电是0。原总参三部部长兼政委彭富九说:“我把这个见证技侦创业史的珍贵小本子交给保密室,现已成为技侦档案的‘镇馆之宝’”。

  博古回忆:“(1935年)3月4日,中央军事领导在鸭溪成立了前敌司令部,朱德为司令员,毛泽东任政委。毛泽东任政委后,亲自主管(二局)一科(破译科),直接掌管(敌军)电台的通讯往来,以此指挥战斗行动,用兜圈子的办法巧妙躲过敌人的堵追”。

  毛泽东说:“没有二局,长征胜利是难以想象的”!1939年初,在安塞二局会议上,毛泽东更加深情地说:“如果没有二局,长征时是否能顺利到达陕北都很难说”,并且当场题词:“好的二局”。毛泽东为军委二局定性: “没有曾希圣的二局,就没有红军”(曾希圣秘书邓伟志回忆录)。

image.png       
  邹毕兆是我四十多年的老领导,耳提面命,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我一直想知道他在隐蔽战线的英雄事迹,却因为他的工作岗位就是我党我军最核心的机密,而邹老本人又是保密模范,因此我只是略知皮毛。问他为什么荣获“红星奖章”?他说:“红军发明了‘秘密武器’!但是上级规定保密。上不传父母,下不传子女。活着烂在肚子里,死了带进棺材里!”

image.png
  红军“破译三杰”中的曾希圣、曹祥仁,分别担任安徽、浙江省委书记,工作劳累,再加上十年动乱中遭受迫害,都英年早逝(曾希圣<1904-1968>享年64岁、曹祥仁<1914-1975>享年61岁)。他们生前没有写过详细的回忆录。邹毕兆虽然也经历了十年动乱,但是,他坚强地挺了过来,活到85岁。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邹毕兆响应党中央关于老干部撰写回忆录的号召,多次到我军技侦部门参加座谈会,亲自动手撰写了万言回忆录。
  image.png  
  我在八十岁以后曾经两次“重走长征路,学习老英雄”。老英雄邹毕兆后代给了我邹毕兆回忆录。党史专家曹冶(破译三杰之一的曹祥仁的儿子)、伍星(无产阶级革命家伍修权女儿)两位教授对邹毕兆回忆录《玻璃杯》评论为“三最”:“是现存记录中国工农红军无线电技术侦察工作最为详尽、最有见地、最具史料价值的权威性文献。我们对邹毕兆的这一重要贡献深怀敬意和感激”。
image.png
  
红军长征有“千里眼、顺风耳”
   
  1935年10月19日,陕甘支队进入陕北苏区吴起镇,结束长征。
  
  中央红军这次惊心动魄的远征,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行程之远、环境之险恶、战斗之惨烈,在人类战争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中央红军横扫大半个中国,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击溃、歼灭敌军包括中央军、湘、粤、赣、黔、川、陕、甘、宁、东北军数十个团;中央红军终于实现了保存有生力量、开上抗日前线的战略目标。战绩有多辉煌,牺牲就有多壮烈。红一方面军从江西出发时的86000人,抵达陕北时只剩7200多人;平均每走1公里就有4名红军战士倒下,每14人只有1人到达陕北。红军牺牲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翻过连绵起伏的雪山,行程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image.png          

     再过一年,1936年10月,一、二、四三个方面军胜利会师。

     长征,不仅仅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让我们热血沸腾;还有一群红军,穿草鞋、吃野菜、爬雪山、过草地,同时他们又要抬着沉重的发电机、收发报机、汽油桶,每日强行军数十里,却又24小时接力开机,凭着共产党员铁的信仰、铁的信念、铁的纪律、铁的担当,实现了无线电侦察的全覆盖、全破译,攻占了当年无线电侦察科学的最高峰。特别是他们遵守保密纪律,甘做无名英雄,上不传父母,下不传子女,英雄业绩尘封七十年,直到本世纪初才解密。
  
  历史不可复制,历史精神则在怀念中复活。一种精神,穿越历史,昭示未来;一面旗帜,引领整个队伍;一种信念,点燃无数火炬;一个“秘密武器”,把敌军全部罩在玻璃杯里,上至蒋介石,下至敌军官兵,都变成活灵活现现的“杯中人物”。大江、峡谷、雪山、草地、饥饿、铁血,理想、红星、密电、火把、马嘶、枪声,浩浩荡荡,逶迤向北,直奔抗日前线。
image.png

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今世界,海陆空天电网全维空间联合作战体系的基础是信息化。“制信息权”是核心战斗力。

image.png
1937年春,中革军委二局部分同志:戴镜元、王永浚、邹毕兆、曹祥仁、钱江、罗舜初(从左到右)在延安合影。中间站立者是邹毕兆同志,时年22岁。

    学习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培育、锻造、使用高科技挽救红军的英雄事迹,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毛泽东亲抓“科技第一生产力”“情报第一战斗力”,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革命的历史,应当照亮现实,发扬光大,永久辉煌。
image.png
1937年7月在延安。前右第二人是邹毕兆。


   作者:路福贵(路明)简介
  路福贵,笔名路明。1933年生,1949年5月参加革命。随冀东解放区南下干部工作团入湘。曾经在中共湖南省邵阳县委干事、办公室主任、绥宁县委副书记、邵阳县委副书记(主持全面工作)、湖南省建委办主任、省环保局副局长等岗位上工作。1995年离休,被省委聘为“党史联络员”。被评选为天津市读书十佳家庭。
image.png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手机!

“ ©湖南都市网---WWW.SY86.COM”宣言:“为党举旗,为民代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湖南高质量发展。弘扬正能量 凝聚中国力量,影响世界!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官方Email:13446633@qq.com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