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公开求批 闻过则喜:邵阳市国展书家举办批评展

观察者 发表于 2021-5-11 07:18:50| 字数 7,300|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邵阳都市网播报:新湖南客户端5月9日讯(记者 蒋剑平 郑丹枚)5月9日上午,国内首个市级书法批评展——“‘闻过则喜’邵阳国展书家批评展”在邵阳市美术馆开幕。展出该市25位参加过全国性展览的书法家创作的75幅作品,为邵阳书法的一次高水平展示,也是一次书法批评活动的线下总结汇报。
ce07812cb8b0ce18e15cfd23c8d6887440fa4e9e1620568692.jpg

由邵阳市书法家协会、邵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邵阳市美术馆联合举办的邵阳国展书家批评展系列活动,发起于2020年初,主要针对历年来参加过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展览的邵阳本土书法家进行,有25位书法家自愿参加公开接受批评,每人提供了5件书法作品和1则自我批评短文。活动分网络展、网评会和汇报展3个阶段,邀请了鄢福初、龙开胜、李逸峰、周剑初、刘小平等湘籍书法名家与广大网友对参展书法家及作品进行批评。市文联主席曾伟子表示,古人云“闻过则喜”,艺术创作需要批评,艺术家要乐于接受批评。活动旨在努力营造全市良好的书法学习氛围,推动邵阳书法事业健康蓬勃发展。

faa5d008ff0d4ee2aeb5dbbc35cc4f5e51b3c1531620568729.jpg

据了解,活动开展以来,引起圈内外的广泛关注,主办方选择145篇批评文章在网上发表,并与参展作品一起结集出版。批评者主要从学养和技法两方面,对参展的书法家提出了不同的批评意见。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郑州大学书法学院副院长李逸峰赞扬道:“公开求批,真不简单。网友批,名家批,批得开诚布公,批得脸红耳热。”


本次展出将持续到到6月25日。开幕式后,李逸峰、胡紫桂、刘小平等书法名家和邵阳市书法家、评论家就邵阳书法创作面临的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青年书法家马孝来表示:“面对面的批评和建议,令人耳目一新。通过批评,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受益匪浅。”

e76111258e190d74121983df3c9ef7993d57bdfd1620568765.jpg

邵阳学院教授、文艺评论家聂世忠认为,“邵阳国展书家批评活动”第一次大规模组织业内专家和广大网友对邵阳本土书法进行批评,开国内地方书法批评风气之先。该市书法界在成绩面前不沾沾自喜,倡导健康正直的批评,意义非同寻常。


据了解,近年来,邵阳市书法创作势头强劲。在2019年全国第12届书法篆刻展上,该市10名书法家12件作品入展,超过9个省份的入展人数,在书法圈引发不小震动。


附:批评展作品选录

(一)曾伟子

5f8e3cb20aa786a26f5b6d9da3f9e382e1dca52d1620623262.jpg

a7ecc0c6cc1ddc377c1bb5bbcd2a8a6f3743cc9a1620636843.jpg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龙开胜:

曾伟子,邵阳书协掌门人,有极好的口碑和极强的沟通能力及领导力,这几年把邵阳书协带得风生水起,势头强劲,令全国书界刮目相看,不仅如此,他本人也有极强的书写创作能力,多次入选国展。其简帛写得古意盎然,从容笃定,不激不厉;其行书出自圣教,线条稳健安静,其隶书拟好大王,朴拙自然,平正安稳,其小楷有玉版十三行之劲朗,用笔细腻,起收笔明晰到位,显示其多种书体的驾驭能力。但还需注意的是,用笔太过理性,行笔太过匀速,缺少内心激情,作品无让人惊艳处,简帛书线条偏扁,缺圆劲之势,笔法单一,久之审美疲劳。


刘鹤:粉丝谈偶像

第一次得知曾伟子主席的名讳,是李向老师详细介绍的。李向老师根据我的书体特征,要我有时间多看看曾主席的字,用心体会它的内涵底蕴。于是,我就默默“跟踪”曾主席,虽未相见,却神往久已。曾主席的书法,涉猎广泛,技法娴熟。其作品无论是宏观布局,还是细节处理,都用心独到,使得静止的宣纸像银屏放映,让人欣赏到指尖下的芭蕾。尤其是他的隶书,融篆书之古拙,汉简之灵动,既剞劂雄浑,又娟秀大方,静心细品,方可体会其精妙。市书协搞“闻过则喜”书法批评活动,作为粉丝,我也鸡蛋里挑骨头,斗胆就曾主席的《湘潭偶题》说点个人错觉:篆、简、隶综合元素似乎有点多,有些模糊主次,部分字融合不是很和谐。如夜、灯、棠、挂等字。另外,题款好像有点偏下,有点长,如果压缩压紧,点线面布局可能会更加完美。


粉丝谈偶像,对错都是一种热爱,让诸君见笑了。

(二)李炯峰

301930b25ef6d2b1745244487c5e62e81b4ce5ef1620635341.jpg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会委员周剑初:古质今妍


炯峰与我不仅是同乡、同道,还同居京城,自然少不了对他的关注。近年来中书协各类展赛他屡屡入展获奖,特别是全国第十二届书法展览,楷、行、草三种书体同时入选,展示了扎实的书写功力和强劲的发展前景。炯峰的书法,给我的感受,可用四个字概括:一是“精”,用笔精到,线质精神,通篇精彩。二是“熟”,熟练是检验一个书家技法高下的重要标尺,炯峰作书,不加思索,一挥而就,且成功率极高。三是“静”,正如其人,安静少言,低调含蓄。他书作中的“静”则体现在点画到位、字法得当、布局和谐、书写自然。四是“雅”,其作书卷气十足,无鼓弩为力之态,无骚首弄姿之势。然精熟的同时,要避免陷入流滑,处处到位温润,还要注意体现点线的质感和墨色的丰富。做到“流畅”而“留得住”,“到位”还有“味道”。要做到这一点,除了观念的转变,在书体的涉猎上,对大篆、魏碑、汉隶要下一番真功夫。除此之外,在锤练技法的同时,要多读书、读好书、能诗文,心手双畅,艺道并进。这不仅是对炯峰的愿景,亦是我毕生追求的目标。


陈碧秋:成为书家需要明智

李炯峰注定是属于书法的。他不论是拿起钢笔玩硬笔书法,还是提起毛笔写传统书法,都能凭自己的性情一击命中那未知的所长——行草。不管是硬笔毛笔,也不管别处乱花迷人眼,李炯峰都坚定地选择行草做为其终身奋斗的目标。而这点刚好又契合了他的心性,便是注定一说的源头。上天也不薄他,他入硬笔界便一举成为特奖专业户,把奖拿到手软;转而入传统书法,照例是一把好手,速成国展菁英,为邵阳书坛立下不可小觑的功劳。除了必要的刻苦,李炯峰是用明智的思路打通他书道上的难题、瓶颈和磨砺。做为中国书坛的“后浪”,李炯峰至少为后学者提供这样一个思路:挑中最适合自己的那种字体,深耕细作,像挖一口井一样练一种体,定能有甘泉。选择上有始终,不任笔为体,不入江湖歪门,立传统为尊,以古人笔法为径,不乱心智,不操近路,就能以最快的速度打进去。把字写好,写出水平,写入国展那是只早不晚的事。换成一句俗话说就是:事选对了总好办。书法人与其他手艺人一样,要有一颗真心,还得有一个明智的脑壳,知道什么可为还能知道什么不可为,明明清楚自己酷爱行草还偏去精学篆隶肯定是糊涂人。李炯峰可能有“祖师爷赏饭吃”的机缘,但这只属于前半段,他还有更难的后半段:若要在书法上有大成,还指望他能开创新的范式,写出新的风格。


周盛春:小李飞刀 谁与争锋

张爱玲说 :“出名要趁早”。这话形容李炯峰老师再恰当不过。他二十多岁跻身全国硬笔书法评委,去年又以楷、行、草三体入展全国第十二届书法展,更是声名鹊起,“峰”粉无数。在邵阳市书协创造性地举办“闻过则喜”国展书家书法批评之际,谨提出两点与李炯峰老师及众书友共勉:一、书家的“字外功”。陆游云 :“汝果欲作诗 , 工夫在诗外。”才情、功力、学养是一个成功书家必备的三大要素。书家创作都有过错字、漏字现象或不能自作诗文等问题而为人诟病。李炯峰老师专注于打书法“一口井”,也一直在不断加强“字外功”的修养,如十二届国展入展的楷书作品,即为“我手写我心”的自作长诗。当然,由于求字者众,平时也难免因未及仔细审读而匆匆寄出作品,以致出现漏字错字。本次的展出作品“男儿何不带胡钩”,“胡”应为“吴”之误。二、书家的“个性”。“共性”与“个性”是学习书法的必经之路。尽管李炯峰老师的行草书已逐步形成了雄浑洒脱的书风,模仿者众多,但与龙开胜、方建光、欧阳荷庚等个性语言鲜明的书家相比,他并未过早的定型,依然心摹手追古代经典碑帖,乃至有书友例举某“集字作品”与李炯峰老师作品对照,讥其有抄“帖”之嫌,其实细看,非羲非献,非米非苏,参以己意,有所取舍。李炯峰老师在朋友圈发文自是愤愤然,欲当面验证云云,少年意气,跃然纸上。汲古涵新,未来可期,假以时日,相信李炯峰老师一定会登上一座又一座书法高峰,形成自己独特的书法面貌。


周述桂:融冶众家之长 自得天然之趣

李炯峰先生《张先·画堂春》行书中堂,整体来看是成功的。作为旁观者,现从鸡蛋里面挑骨头,谈点粗浅的不成熟的看法,荒谬之处,敬请作者原宥、方家教正。本件作品,笔力雄健稍嫌夸张过度,体势飘逸或觉沉稳不足;点画劲俏则略缺含蓄,结字严谨而章法欠佳;侧锋取势然少见中锋行气,运笔过快而多处墨色浮滑;虽去赵子昂之软美,然乏王右军之端秀。初看则生刀削斧斫盛气凌厉之感,细品则少屋漏留痕铁锥画沙之妙。然,先生年少,血气方刚,待其成熟,躁气自消。博采众长,自成一家,前程不可估量。另:作品非自撰内容,落款处应书写原作者姓名及篇名。

(三)罗太平

4ef8ea002b280b700459f10cc57306e37f18e01f1620633819.jpg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郑州大学书法院副院长李逸峰:草无方折伤于柔


太平兄是舍得下功夫的人,敏于行讷于言,他的草书参加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可见其实力。问题有二,一是时风的弊端,一是个人的短板。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时风问题。圆圈多,方折少,绵柔多,刚劲少,雷同多,变化少。此为当前草书创作生态的缩影,这一现象正好折射出草书创作的从众心理,普遍少了草书的灵魂而多了温柔的格调。太平如是。王羲之的草书,张旭的草书,黄庭坚的草书,徐渭的草书,刚折之势,足见精神。张怀瓘说王羲之草书有女郎才无丈夫气,但比起今天的绵柔型草书,还要强出不知多少倍。太平兄个人的短板也很明显,长线不厚,太简单,短线气喘,不从容,整体而言线质还显扁薄,缺少篆籀气与厚实感。


彭志珍:深入临摹求天成

太平兄 2017 年搞了一个国画展,然后掉头扎进了草书创作之中。知晓太平兄爱好草书 30 多年,个中摸爬滚打,走了不少弯路,但大方向是规正的。从“二王”草书经典至唐宋明清一脉,尤其对怀素草书用功极深。我平时经常笑他“以手做势,任物当纸”,聊谈中总能感觉他心情浸在古帖里,醉于笔墨中。从作品的雄伟跌宕,意态横生能感受他三年来的巨大变化,去年如愿以偿进了国展。本次参加《闻过则喜》活动,几幅作品基本保持原来的欹正相生、出手自然的风格,不足之处也明显。一是时人的痕迹较浓。比如岑参《春梦》作品,虽线条流畅,但属仿临当代名家王厚祥作品创作;二是在字体飘逸倔犟上用功不足。草书写得太规矩就乏味,一定要突破实临的拘束,拓宽单字或线条的外形,正确理解“形、质、神”三者关系,尽力破除临摹及机械化的掣肘书写,增强字的奇拙之趣,变化之美;三是整体章法严肃拘谨。体现有自己独特个性的东西不多,创作时没有将自然的契合与心灵相通融,好的线条一定在律动中产生,只有努力调动整体的创作灵感才能产生摇曳多姿具有气势的作品,形成草书大开大合之美。建议今后继续加强基础临摹,在《冠军帖》、《草书九帖》、山谷、觉斯等大草法帖中深入研究,吸收营养,让作品达到格调雄奇,自然天成,更臻完美的艺术境界。


周盛春:“草”似看山不喜平

太平兄为人慷慨大方,每获小奖大奖,奖金还未到手,禁不住朋友“忽悠”,大大小小“朋友圈”红包先发了,可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成名后,求书者众,朋友的朋友,熟人的熟人,一个电话,一次饭局,有求必应,因不靠书法养家,从不“惜墨如金”。原本怕人家不识草书写些中规中矩的行楷书四字吉语之类,谁想别人还不领情,甭管认识与否,觉得草书才是他的“标配”,他的“绝活”,他的“符号”。太平兄平时以草书示人,其实其隶书、行书也颇有可观处,隶书入过省展,以两行草书落款,让我等疑评委有“隶书作者中,草书写得最好”的错觉。要说不足,纵观太平兄近年来的入展获奖作品,形式上均采用横式拼接创作,尽管内容、细节不同,难免让人有“一招鲜,吃遍天”“固步自封”“审美疲劳”之感。艺术贵在求新,望太平兄在六尺八尺整纸上做些创作尝试,不拘泥于已有的成功经验,有更多更新的突破。


(四)谌业海

cdf038d89f674585ef504d850eed48225ff519051620623761.jpg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龙开胜:

谌业海,从所发资料来看,也有驾驭多种书体的能力。小楷宗钟繇宣示,古拙朴茂,但少雍容圆润;篆书、隶书尚处在临摹阶段,线条的张力,结体能力,控笔能力都还需加强;章草学王遽常,尚在描其形而无神,线条僵硬,行笔犹豫,可见草法还不熟悉。总体感觉该作者写静态的字比写动态的字稍好些,但基本功尚缺,结字能力不强,还需下苦功加强临帖训练。


邹金银:崇古更需出新

谌业海先生在工作之余,钟情翰墨,心摹手追,临池不辍,五体兼修,与古为徒,清新雅致。然书法艺术之魅力就在于在平正中求险绝,能将用笔、结体、墨法、章法有机协调在一幅作品中给大家以艺术美的享受,这是所有书法家的毕生追求。先生在艺术上的追求广博,希望更能精深。因此,愿先生能在墨法和章法上更深入去探讨,能使作品自然天成,气韵通达,虚实相生,神采飞扬,心手相畅。


钟雅彤:工整简洁 爽心悦目

谌业海老师的篆书作品《毛泽东 · 送瘟神》,工整简洁,让人看着爽心悦目。篆书比较圆滑,简洁明了,许多笔画看似一笔完成,实则靠若干搭接笔而写成的,要使接笔处不留痕迹,主要是前一笔的尽处无须回锋,后一笔势插入,两笔重合正好将搭接处掩藏于笔画之中。篆书的笔画构成是由水平和垂直笔画组成,它的最基本笔法也是最重要的就是“逆入平出”,一定要保持毛笔在行走当中水平或垂直。在他这种篆书中,笔画没有粗细的分别,所以要保持笔画粗细要一个样。这个作品很好的表现了篆书的特点。


(五)李爱民

d143e52d6ea116d9638538e7fa235b237a41e6261620624636.jpg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会委员周剑初:不激不厉 风规自远


爱民兄小我一岁,虽交际不多,其名其书却早有耳闻。观其近作,便使我想到了孙过庭《书谱》中的一段话:“思处通审,志气和平;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五件作品均为行或行草书,师承二王一脉,由晋唐发端,博涉宋元明清行草诸家。书写状态已脱离对古法的简单复制与临摹,既神游古人,又融通诸家,有自己的书写体验。入古又化古,轻松还自然。能做到这一步,没有多年的勤学苦练、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很难达到的。此类作品,雅俗共赏,老百姓喜欢,全国性书展亦能得到专家认可。但通览每件作品,却很难让我仔细品味、注目观赏。原因在于书体单调、手法单一,缺少变化,不够丰富。五件作品,如不能多体呈现,则要在字形大小、形式构成上动脑筋、想办法,以免给观者审美疲劳。而呈现的丰富性,除了笔法、字法、章法的变化和谐,更多的还要在书写节奏、墨色变化上做足文章,用生动的笔墨表达自己的情感,做到理性调控下的感性书写。只有这样,才不会显得平淡,平常,甚至走向平庸。


刘建平:文字了然 书法灿然

李爱民先生是邵阳市卓有建树的中青年书家,德艺双馨,五体皆能,尤擅行草,多次跻身全国书展。其草书《辛弃疾词一首》笔法多变,字法多姿,形式妥善,印章妥贴。赏学之,旋觉清风拂面、明月入怀,胜似醇醪之醉美。大醉之余,不知高低,鸡蛋里挑刺,白璧中剔暇,吼几句酒话,以为一哂。一是文字版本尚需考究。当今宋词版本繁多,辗转传抄翻印,则多以讹传讹。本词争论之处,主要在“惜春长怕(恨)花开早”、“天涯芳草无(迷)归路”、“休去倚危栏(楼)”等处。宋词版本以唐圭璋先生《全宋词》为正宗,故书法所选版本当以上述括号内文字为优。二是文字写法尚可商榷。此草书作品“匆匆”写作“怱怱”,“脉脉”写作“脈脈”,则“妒”似乎写作“妬”、“烟”似乎写作“煙”为宜。三是文字风格尚存疑惑。书为心声,书法同文字的完美统一方为上品。辛弃疾此词,豪迈飘逸,一泄心中块垒,书法亦当如是,否则似乎有集古字之嫌。


以上胡言乱语,纯属井底个见,敬请李爱民先生及各位方家教正!

杨梓菱“动”得“逸” “拙”归“朴”

李爱民先生的草书诠释了以“动”得“逸”书法境界。其笔划的起收,锋面的转折顿挫,都体现了他的个性,主观上表达了书法艺术家的主体意趣的发挥。他的书法有一种流动的美感,是一种视觉上的艺术。但是,书法还有一种以“拙”归“朴”的境界,没有在先生的书法中体现。


(六)马孝来

097affaf86adc4565adcb8cf15b6946335a84e461620635405.jpg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郑州大学书法院副院长李逸峰:点画不精伤于燥


孝来的造型感觉极好,字形开合,章法虚实,重安排,有效果。加之敢于用笔,有气魄,有才情。问题主要在于 鼓努为力,点画起收不见细节,中段锋散失于偏枯。所以燥了。书法线质之妙在于“带燥方润,将浓遂枯”,这是书法中的辩证法。润和燥相辅相成,又绝非平均分配。浓和枯也要自然而然,不可勉强。历代经典作品,润多燥少,浓多枯少。润燥浓枯的掌握,关键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用水技巧,二是书写速度。苏轼说:“书必有神气骨肉血 ,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血者,水也。善用墨者贵在用水,水多水少,墨色不同,神采不同,气息不同,骨肉的感觉不同。人无水色,形容必显枯槁;书无水色,形神都会损伤。书写速度决定单位面积内墨与水的分量,过慢成墨猪,过快则偏枯。快慢的掌握要根据墨水的浓淡、笔毫蓄墨的多少、宣纸的质地而定。润,是书法的高境界。多实践,多研究,润为主,燥慎之。


邓涧:古法篆籀 沉着潇散

马孝来先生五件作品均为行书。他的大作曾入展全国第二届行书作品展,全国第八届楹联书法作品展,其实力可见一斑。孝来君行书《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用笔苍劲,点画有篆籀气,枯湿浓淡,皆出自然,章法布白,恰到好处。不过,有些字略显拘谨,如“院”字、“堂”字、“孝”字,然“鸟”字、“处”字又显随意。书法讲究意在笔先,又强调无意于佳乃佳。如何把握好这个度,则是每位书家创作时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夏佳:我来聊几句

八零后书法家马孝来老师久负盛名,仰慕已久,却一直未曾谋面。二零二零年春节前夕“邵阳送文化下乡”活动中,在武冈大甸镇为群众书写春联时,听李爱民老师介绍才有幸相识,原来敦敦厚厚,朴朴实实。因为在一起搞活动,来不及过多的言语交流就各自忙开了。从马老师入展全国第二届行书展和全国第八届楹联展来看,早就知道其擅长于行书。以二王为根基,参以宋人笔意,潇洒古澹,风神隽美,气韵流动,格调雅逸。观其几件近,有才情有想法,写得自然轻松,呼应协调,且粗细对比、大小参差都做得非常好,收放亦自如。存在的问题:书写速度稍快了点,节奏感稍弱,致使个别笔画乏力,导致有点“飘”,如楹联作品中的“竹”、“声”最后一笔的出锋,“梧”字的第一笔,还有作品《赵孟頫枯木竹石图诗》里的“写竹”、“通”、“须”等字的牵丝连带均动作不到位。阴柔有余,刚强不足,即方笔表达不到位,圆笔太多,一些笔画宜用切笔,使作品方圆结合。如此作品会有一个新的变化。以上纯属个人拙见,仅供参考,不当处请马老师及诸同道教正!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手机!

浏览奖励

5

查看全部奖励

“ ©湖南都市网---WWW.SY86.COM”宣言:“为党举旗,为民代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湖南高质量发展。弘扬正能量 凝聚中国力量,影响世界!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官方Email:13446633@qq.com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