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紧紧围绕“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目标任务,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在推进阵地建设、传播科学理论、开展实践活动、健全制度机制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铸造精神根基
“我们要深刻认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系统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全面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7月19日上午,“邵阳人大讲堂”第三讲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讲。
“党员干部要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实践者……”7月29日黄昏,在北塔区柘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社区法制教育公园,一场别开生面的学习交流会热烈进行。
我市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始终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把中心(所、站)建设成为了学习传播科学理论的大众平台,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走深走实,打通了宣传、教育、引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今年,全市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围绕“喜迎二十大”,广泛开展“永远跟党走”“强国复兴有我”等活动。市本级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六进六入”活动,打造“六大微课堂”;农村利用村村响广播开展“宝庆空中讲堂”文明实践大宣讲,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村入户、入脑入心。武冈市组织道德模范、乡贤能人等,到实践基地召开“红色故事会”,讲述传播党的理论;隆回县“习近平金句”宣讲志愿服务队,走村进户传播新思想……
夯实阵地建设
围绕全覆盖目标,我市按照“五有”标准,科学设置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市辖7县2市3区和1个经开区,202个乡(镇、街道),3636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全覆盖。同时,持续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工作格局。
在“阵地”建设中,我市整合公共服务平台资源,将教育基地、科普基地、文体基地等变成文明实践所、站。并把“祠堂”“庙堂”“教堂”等“三堂”场地资源,合理改造为文明实践站。全市已挂牌成立326个文明实践基地。
同时,我市不断推动阵地建设规范化和制度化。实行各级领导挂点联系制度,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工作机制。并通过联席会议制度、挂钩共建机制、统筹协调机制等,推动了文明实践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壮大志愿服务
我市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与发展志愿服务组织、壮大志愿服务事业有机结合起来,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开展全员化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依托志愿湖南信息服务平台全市注册志愿者70万人,志愿服务团队1.1万支;设立“学雷锋”志愿服务驿站44个、志愿服务岗5600余个、社区志愿服务站107个;组建16支市级志愿服务队伍;还按照“8+N”模式组建了几百支具有地域特色的志愿服务队伍。
今年,全市开展“四季同行·雷锋家乡学雷锋”“崇德向善、培育文明”“我们的节日”“双十最美”“邵阳好人”评选等文明实践活动1.5万余场,参与群众320万人次;累计开展各类宣讲1000多场,覆盖63万多人次;市直单位和部门志愿者,到联点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展活动1.26万余次……
通过志愿服务带动,我市打造出市本级“理论微宣讲”、武冈市“善星小集”、隆回县“归与书院”等一大批文明实践特色项目。其中,“孤贫儿童触摸艺术系列活动”“弦歌不辍”“急救小屋”“快乐教学乡村行”“白金急救十分钟”“玖玖红”关爱独居老人等多个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在全国、省级获奖。
邵东市爱心义工联、双清区肖家排社区和“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志愿服务”项目分别荣获全国“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最美志愿服务社区、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树立时代新风
7月26日,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在该局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召开道德模范宣讲会。道德模范刘亮讲述了自己坚持41年为乡亲们放映电影的亲身经历,让与会人员感悟初心。
我市注重用榜样凝聚向上向善力量,以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提振党员干部勇于担当、干事创业的信心。已经举办了七届邵阳市“道德模范”评选,2018年起连续四年开展教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双十最美”评选活动,共表彰先进典型800个。2019年起,每季度评选发布“邵阳好人”和“新时代邵阳好少年”。
在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中,全市各地充分利用文明实践平台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大力倡导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来源:邵阳文明网 云邵阳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