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红星网、红星云特推出“新时代 新征程”高端访谈专栏,邀请部分省领导,市州委书记、副书记、组织部长,省直单位、高校、省属国有企业党委(党组)书记,县市区委书记、组织部长,专家学者,对照党的二十大就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的部署,结合工作实际,畅谈落实举措,确保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湖南落实落地。
全面提振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
邵阳县委书记 袁胜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健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重视女干部培养选拔工作”“重视培养和用好少数民族干部”“统筹做好党外干部工作”。邵阳县将深刻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新时代干部工作要求,围绕“三兴三区”战略实施,切实加大“四类干部”培养选拔力度,持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提振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
精准知事识人,做优干部人才“储备库”
坚持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健全发现储备和培养选拔“四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始终保持干部队伍“一池活水”。
突出政治标准。坚持党管干部这个根本原则,把政治标准作为选人用人的首要标准。结合政治建设考察、干部考察、平时考核、年度考核、谈心谈话等工作,从“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五个维度开展政治素质测评,建立完善干部政治素质档案,为干部画准“政治像”,确保干部政治上过硬。
优化队伍结构。拓宽进人渠道,着眼事业需求、长远发展,结合全县岗位、编制空缺情况,精准设置岗位要求和报考条件,加大公务员及新成立事业单位招考力度,大力引进“三兴三区”战略所需的财政金融、城建规划、农业林业、生态环保、旅游文化等专业人才进入干部队伍。
强化梯次培养。将“四类干部”队伍建设作为政治建设考察、干部专题调研的主要内容,分类别建立干部人才库,采取“党委(党组)推优、谈话荐优、测评比优、面谈察优、研讨择优”的全流程选优机制,定期分析研判“四类干部”选拔配备情况,统筹把握各层级类别领导班子成员年轻干部比例,切实把干部表现掌握在平常、运用到选任。
做实历练选拔,打造成长成才“快车道”
尊重干部的成长规律,做实阶梯式培养、递进式历练,不断优化干部成长路径,推动更多优秀干部脱颖而出。
多岗位培养历练。对照“多面培养、多岗锻炼”要求,常态化开展股级干部交流轮岗工作,制定加强领导干部轮岗交流计划,针对同一岗位任职时间较长、缺乏多岗位历练的“四类干部”,进行业务跨度较大的交流轮岗。首批交流轮岗涉及首批交流轮岗调整涉及40个单位237名干部。
搭平台交流进修。积极为干部到上级机关和发达地区学习交流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帮助干部开阔视野、积累经验。借助长沙市天心区对口帮扶邵阳县之机,选派2名优秀年轻干部到天心区挂职学习。探索“走进高校”的教育培训新模式,联合浙江大学举办2期业务能力提升班,力求通过学习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启发思路,不断提升专业素质、专业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标准教育培训。坚持将教育培训作为推动干部成长成才的重要一环,不断健全教育培训“过程管理体系”,抓实“训前调研、培训管理、绩效评价”三个关键环节,逐一建立干部培训档案,严格考核管理。充分依托塘田战时讲学院等红色资源,将党性教育和理论教育贯穿始终,全面加强年轻干部理想信念教育、业务素养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
注重宽严相济,筑牢管理监督“防火墙”
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约束和激励并重,做到既勤于“施肥浇水”又常态“修枝剪叶”。
全方位关心关爱。定期开展“四类干部”座谈会、常态化开展谈心谈话,加强与干部“零距离”交流,及时有效掌握干部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情况,帮助解决婚恋、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诉求,实实在在地为干部排忧解难,让他们减少烦恼、轻装上阵,为干部成长成才营造良好氛围。
全过程监督监管。紧盯民主推荐、干部考察、换届选举等关键环节,推动“凡提四必”“双签字”和全程纪实等制度落实落细,坚决把干部档案审核、信访举报查核、纪检监察机关意见等作为审核要素,不以“四类干部”身份搞特殊,杜绝干部“带病提拔”和“带病上岗”,让干部在严管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全链条容错纠错。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允许试错、宽容失败,坚决防止“破窗效应”,让干部从“怕担责”的思想束缚中解脱出来,让他们敢于闯、敢于试、敢于改。对担当不够、表现平庸的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对勇于担当、锐意进取的及时鼓励、支持和保护,对于确实难以胜任岗位的,通过“移苗”“换土”等方式予以调整或调离。
来源:红星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