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民营经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

大政为民 发表于 2023-9-23 15:09:43| 字数 4,324|来自:湖南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mage.png
2月16日,工人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兴仁镇“专精特新”企业生产车间内忙碌。中新社发 许丛军/摄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2023年7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指出民营经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并提出八方面31条举措,用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提振民营经济预期信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民营企业的发展活力得到极大激发,在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科技创新、解决就业、改善民生、推动改革开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民营经济促进经济增长

      民营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规模体量看,全国登记在册的民营企业数量超5000万户,近十年来翻了两番多,占企业总量的92%以上;从经济表现看,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从增长贡献看,十年来,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始终高于50%,民营企业出口额占比达63%。

      民营经济对经济增长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是民营经济具有灵活性、创新性和竞争性的显著特征,是推动市场经济健康增长的重要力量。民营经济能够凭借其灵活性和适应性,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变化,在经济波动中显示出抗风险韧性。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民营企业着力增加企业“护城河”,增强自主创新,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促进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市场的良性竞争。

     二是民营经济能优化供给侧结构,扩大内需和外需,促进经济增长。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并经党的十九大重申,“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与市场有天然的内在契合性。在“看不见的手”的指引下,民营企业依托对需求的敏感度和灵活高效的管理模式,能够敏锐抓住商机,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客观上扩大了内需和外需。据统计,民营企业以40%的资源创造了超过60%的国民生产总值,提供了全国80%的日用消费品、60%以上的中高档消费品和75%的生活消费服务,并不断向产业链中高端攀升,成为优化供给侧结构、扩大内需和外需的重要力量。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本次出台的《意见》,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作出了新的重大部署,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民营经济的高度重视和对民营经济人士的深切关怀。

       民营经济推动科技创新

      民营经济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动力源。2023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已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image.png
7月7日,上海世博中心,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的华为公司展台。中新社发 陈玉宇/摄

      一方面,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为保持市场竞争优势,民营企业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专利质量。近年来,我国民营企业创新投入持续增长,创新质量显著提升,取得专利数量和质量的持续突破。全国工商联数据显示,2021年,研发投入前1000位的民营企业,研发费用总额达1.08万亿元,占全国研发经费投入的38.58%;截至2021年底,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国内外有效专利合计超过63.3万项,较上年增长53.6%。

      另一方面,民营企业本身就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活力细胞。截至2023年6月底,已累计有1446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A股上市,占A股已上市企业的27.7%。2023年1—6月,新上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2家,占A股新上市企业的59%。民营企业有研发动力强、转化效率高、运营机制灵活的特点,通过以应用带创新、以创新促应用催生出了新成果、新业态和新模式。在创新链上,民营企业积极主动与高校、科研院所等科研主体开展合作,加速了创新成果的转化与人才培养。在产业链中,龙头企业以产业链为依托形成创新联合体,加速了创新成果研究和传统行业转型升级。

     民营经济解决就业改善民生


     民营经济是解决就业问题的“稳定器”,起到改善民生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目前,民营企业数量众多,规模不断扩大,极大解放生产力的同时也吸纳了大量就业,每年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民营经济起到了稳就业保民生的重要作用,是保障和扩大就业的“主力军”。
image.png
8月25日晚,“‘榆’快就业 ‘职’等你来”夜市招聘会在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万达广场举办,吸引了64家企业参加,提供1200余个岗位。中新社发 邵世新/摄

     民营经济是吸纳就业的重要蓄水池。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经济的“晴雨表”,更是社会的“稳定器”。民营企业在我国企业总量中占比九成以上,贡献了六成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是推动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民营企业对于缓解就业总量压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提升就业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民营经济是稳定和扩大就业的基本支撑。民营企业具有用工机制和经营方式灵活、就业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劳动密集型等特点,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就业岗位,适应多样性的就业需求。统计数据显示,民营企业提供了80%的城镇就业岗位,吸纳了70%以上的农村转移劳动力、90%的新增就业,是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

      民营经济是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的重要力量。当前,在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的同时,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人力资源供给与岗位需求之间不匹配问题突出。民营经济涉及众多产业,提供了多样化的就业岗位,充分发挥了就业者特点和专长。同时,民营企业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在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的同时,民营企业通过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参与高校课程设计、合作开展研究项目等方式,增强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配度,对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起到了重要作用。

      民营经济推动改革开放

     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看,改革开放40多年来,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我国民营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在税收上,2012—2021年,民营企业占比从48%提升至59.6%;在就业上,2012—2022年,规上私营工业企业吸纳就业占比从32.1%提高至48.3%;在外贸上,民营企业从2019年起成为第一大外贸主体,2022年占比超过50%。蓬勃发展的民营经济既是改革开放辉煌成就的“显示器”,同时也是将改革开放不断引向深入的主要力量。

     改革开放和民营经济相辅相成,改革开放创造了民营经济,民营经济助推改革开放。回顾历史,1978年,党和国家提出改革开放政策,民营经济也应运而生。改革开放的本质是逐步认识、承认、确立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基础性地位的过程,也是逐步认识、承认、培育、确立和保护民营经济市场地位和功能的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正在不断上升,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民营经济是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力量。

     首先,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协同创新发展能够激发市场活力,促进改革开放。国有企业的战略调整为民营经济腾出了成长空间,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产生的“鲶鱼效应”,又促进了国有经济的提质增效。在推进高水平开放过程中,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有机衔接,离不开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互促互进,两者缺一不可。

     其次,民营经济是创新驱动改革的重要力量。在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80%;全国80%以上的新产品、70%左右的技术创新、65%左右的发明专利都来自民营企业,它们成为推动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在智能制造、大数据、生物健康等领域,民营企业更是牢牢占据领跑地位,有力支撑着我国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释放民营经济的创新动力、发展动能,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以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质量变革,不断提升我国发展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催生新技术新产业,开辟经济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近年来,由于受到外部环境复杂性不确定性加剧、国内疫情因素等影响,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明显增加。为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破解其面临的诸多困难,提出如下建议:

      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真正落实“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要求。一方面,从根源上找到“获取生产要素不公平”的原因,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另一方面,建议政府部门减少对生产要素的直接配置。例如,对创新采取技术中立原则,在用能和碳排放方面加快市场配置的步伐,更多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更大幅度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和减少腐败风险。确需政府配置的,规则应公平透明。

      化解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融资难题,聚焦信贷、债券、股权融资“三支箭”,健全“多方共同参与的融资风险市场化分担机制”,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如,加强民营企业信贷支持,健全民营企业信用评级评价体系,继续推动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民营企业贷款投放;又如,支持服务民营企业债券融资,鼓励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用好科技创新公司债券、绿色公司债券、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等多种手段产品;再如,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拓宽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引导产业引导基金、股权投资基金、政府专项资金等投向科技类、成长性、新兴战略产业民营企业,支持符合国家战略、拥有核心关键技术、科技创新能力强、已在境外上市的民营企业回归科创板上市。

      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打造“清要坚持,亲要加强”的政商关系。一要从观念上不歧视、不偏见民营企业家,引导各方客观看待民营企业家,肯定所作贡献,给予荣誉和社会地位。二要培育和壮大民营企业家队伍,宣传优秀民营企业家的先进事迹,从而教育和引导民营企业家遵纪守法、坚守底线,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三要建立常态化政企沟通渠道。党委、政府等相关部门可以通过恳谈会、政企会商等多种方式,广泛听取企业家意见和诉求,让企业家实质性参与涉企政策制定,增强其积极性、主动性。

      面向未来,民营企业大有可为。相信在各方面的努力下,扎实推动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落地,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增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信心,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一定能早日实现。

作者:马晓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研究员

刁乃琦 中国华录集团有限公司资本经营部副总经理

马晓白 刁乃琦 中国新闻发布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手机!

浏览奖励

1

查看全部奖励

“ ©湖南都市网---WWW.SY86.COM”宣言:“为党举旗,为民代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湖南高质量发展。弘扬正能量 凝聚中国力量,影响世界!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官方Email:13446633@qq.com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