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有在公交车上能看到几个人一起聊天,而且是素不相识的几位,我是旁观者,除了话题共鸣,更感欣慰的是几位人能聊天的这个场景。
前几天正在看到一个“建设更好城市的七个原则”的视频,其中最大的感慨,就是城镇化在加大,越来的越多的人们从农村迁入城市。高楼大厦让大家产生了隔阂,明明近在咫尺,却素不相识,大门紧闭,毫无互动。
就拿我们邵阳市区来说,市区有条件,有能力,有想法一点的往省城跑,往一二线城市跑;县区的更倾向往市区集中。邵阳市区的居民越来越融合,虽不及深圳这样外来人口大都市,但相对来说也成为各县区人口的聚集地。不断新建的高楼,把人们变得更为分散;过往的单位房,集资房的内部员工也不再那么集中。
我个人觉得邵阳市区越来越外地化,越来越变得陌生。外地化不是指各县区的老乡就是外地人,没有排外意思。像我们在深圳、东莞看到邵阳老乡,哪怕湖南老乡,都非常开心;若是碰到一位老乡,我们立马留电话,加微信,以后保持联系,有生意多多首先照顾,有资源优先共享。而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全是老乡的城区呢,大家似乎老死不相往来,能不认识就不要认识,形同陌路。我在公交车上见到的几乎都是板着脸的,怎么这样子呢?所以,这个所谓外地化,这个陌生感,到底是感觉还是事实呢?
也许是不打不相识,虽然大家生活在一个小城区,但是并没有交集,所以不相似,不相亲。
我更认为是城市建设的规划造成的,越来的越多的高楼,越来越多的道路,都没有留给大家交流和互动的空间。你看看,我们邵阳市区有几条绿道,有几条可供散步的人行道,有个便于大家休闲购物的街区,有几个方便活动的公园.......房子越来越多,城市变得越来越拥挤。有数据显示目前常驻居民70来万人,正奔着100完人口跑步前进。但是,但是,留给大家休闲和活动空间有限。
应该现在建设和规划的楼房及小区会好一些,比如体育新城,桃花路那边的房子会比较舒服一些,活动的空间会大一些。
好吧,抱怨是解决不了什么问题的,说什么拥挤,我们这比香港比日本东京,舒服多了,好多人还说邵阳市宜居的城市呢。我们好好珍惜身边的朋友和生活吧,没有朋友,就创造条件结交更多的朋友。有时大家喜欢说乡下的老乡淳朴,热情,好客,好打交道.......其实,现在的邵阳市区又有多少居民不是来自乡下呢?
如果现在的高楼和紧闭的大门让大家变得隔阂了,我期望在这没有门槛的网络,大家能够相识,相互交流,哪天在公交车上打个招呼也好。
希望网络能扩大我们的朋友圈,能够让我们在邵阳,在自己的街头,一呼百应!
:hug::P;P
附图,建设更好的城市七个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