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城市报讯(记者 石金玉 通讯员 邱海华)产业扶贫硕果累累,教育扶贫实现无一名学生因贫失学,健康扶贫织起贫困人口健康保障网,兜底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就业扶贫夯实“最大民生”基础,交通扶贫使闭塞偏僻村寨连通外界,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使众多无房、危房贫困村民实现安居……2019年,我市脱贫攻坚工作交出靓丽答卷。4月7日,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文通报2019年度脱贫攻坚工作考核结果,我市为一类市州中综合评价为“好”的市州。
同时综合评价为“好”的县市区有2018年前已摘帽的武冈市,2019年度摘帽县隆回县、城步苗族自治县、新宁县、邵阳县;非贫困县综合评价为“好”的县市区有邵东市、北塔区。据了解,根据省《市州、县市区党委和政府脱贫攻坚工作考核办法》等有关规定,对考核评价为“好”的市州和县市区(含管理区),给予通报表扬,分别评为“2019年度脱贫攻坚先进市州”“2019年度脱贫攻坚先进县市区”。
近年来,我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集中力量,集中资源,以“军令如山”的执行力和“昼夜兼程”的务实作风,用心用情用力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镌刻出了一幅幅决战脱贫攻、决胜全面小康的时代画卷!2014至2019年,全市累计脱贫摘帽8个县(市),出列1074个村,减少贫困人口110余万人,其中2019年全市脱贫摘帽5个县,退出贫困村182个,减少贫困人口13.14万人。截至今年初,全市建档立卡未脱贫人口降至3.5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51%。特别是2019年以来,我市始终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工作重点,全面补齐工作短板,脱贫质量显著提高。
产业扶贫方面,“一县一特”“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逐步形成,全市共有199个龙头企业、2971个专业合作社、3510名种养大户和992个家庭农场与近20万户贫困户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792个,带动70余万贫困人口增收。教育扶贫方面,共资助学生91.3万人次,资助金额约6.71亿元,全市没有一名学生因贫失学。健康扶贫方面,全面落实贫困人口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个人缴费财政补贴政策,“三个一批”行动成效明显;全面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报账服务,贫困人口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例达到87.29%。兜底保障方面,实现扶贫与低保“两线合一”,确保应兜尽兜;全年发放农村低保金4.08亿元,月人均救助水平达到212.5元。
就业扶贫方面,2019年全市新增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1.1036万人,为年度目标任务的110.36%;完成贫困家庭“两后生”培训2036人,为年度目标的113.11%;完成584家就业扶贫车间建设,为目标任务167%。饮水安全方面,全市共建有6958处农村供水工程,贫困人口饮水安全目标任务基本完成。易地扶贫搬迁方面,“十三五”期间全市易地扶贫搬迁任务为8.9666万人,目前搬迁对象已全部搬迁入住,全市共安置住房2.36万套,建筑面积224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48.24亿元。
危房改造方面,全市共实施农村贫困农户C、D级危房改造、改建10214户;完成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4009户,非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4759户,受益人口达5万人。 交通扶贫方面,全市自然村通水泥路完成988公里,完成率123%;完成窄路加宽935公里,完工率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