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微雕传奇 郭氏微雕文化艺术展 在上海玉恒堂举行
邵阳都市网播报:新湖南客户端上海讯(记者 张德会)微雕,“字体小如芥籽,笔画细若秋毫”,是一门接近失传的雕刻艺术。为传承微雕技艺,传播工匠精神,推动长三角宝玉石文化产业发展,7月24日,由上海宝玉石行业协会、安徽省玉石雕刻商会联合主办的郭氏微雕文化艺术展在上海玉恒堂拉开帷幕,来自国家博物馆、中国收藏家协会、上海市收藏协会、上海宝玉石行业协会、安徽省玉石雕刻商会、安徽省玉石文化研究、安徽省工艺美术学会、上海古玩经营协会等业内专家和嘉宾近100人参加开幕式。
郭文安,安徽蚌埠人,出生在微雕世家,自幼喜爱书法,13岁开始学艺,师从已故大师杨大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白玉微雕代表性传承人、中国玉雕艺术大师、安徽省首届工艺美术大师、安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如今已经77岁高龄的郭文安大师,近60多年来专注沉浸在毫厘之间的微观世界中,几乎每天四点准时起床开始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执着的他,在业内广为传颂家喻户晓,谱写了一曲郭氏微雕的传奇。在2009年-2013年,其五件白玉微雕作品参评玉器界权威奖项———中国轻工联合会和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主办的玉器百花奖,获得金奖五连冠,在中国的微雕艺术界,创造了一个奇迹。
通过本次展览,借助于五倍以上放大镜,参观者可以领略到77岁高龄的郭文安大师的传奇作品。在红色题材专区,有毛主席周总理等领袖人物肖像,有雷锋黄继光等红色英雄故事;在历史人物神话故事专区,有《清明上河图》《五百罗汉链条瓶》《蒙娜丽莎》等郭文安大师全国金奖、吉尼斯纪录作品,题材丰富,精彩纷呈。其中的《微雕清明上河图》取材自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原作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记录了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郭文安大师在创作中,将汴京郊外春光、汴河场景、城内街市中900个各色人物,近100间楼阁亭台,200多株树木花草,以及牛马、木船、车辆等,栩栩如生地微刻在高不到1厘米、长13厘米的象牙片上,工艺之巧,技艺之精,令人叹为观止。
据悉,本次展览于7月25日正式对外展出,持续至8月1日,共展出郭文安大师传奇作品200多件。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