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以人民为中心: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

 火..
大政为民 发表于 2021-9-24 09:51:15| 字数 2,289|来自:湖北随州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74024547249.jpg

     邵阳都市网播报:“老一辈革命家坚持‘党的利益在第一位’,坚持‘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坚持‘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有着重大教育意义。”2021年9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榆林市考察期间,专门前往中共绥德地委旧址,深情回顾这段厚重的革命历史,再次宣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人民立场。
戳  视  频  ↓ ↓ ↓ ↓


这一切为了人民  视频:央视网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庄严宣告:“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中国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是赢得了民心,是亿万人民群众坚定选择站在我们这一边。”
483_w900h38320210514.jpg


  继承发扬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我们党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风雨如磐的革命岁月,党领导人民打土豪、分田地,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领导人民开展抗日战争、赶走日本侵略者,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在筚路蓝缕的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变一穷二白的国家面貌,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在春潮澎湃的改革时代,党领导人民实行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同样是为了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彻底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使中华民族千年夙愿梦想成真;奋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从开启新时期到跨入新世纪,从站上新起点到进入新时代,我们党所做的一切、所付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今天,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不管形势怎样发展变化,我们党的人民立场丝毫不会动摇。必须继承发扬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根本在于党在任何时候都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以百姓心为心,与群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贯彻群众路线。早在福建工作时,他就提出“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和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的“四下基层”理念,后来又提出“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家事”的工作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群众路线的重要性:“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无论作决策还是抓工作、促落实,都要体现宗旨意识、人民立场,都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能不能经受住这些考验,最根本的就是要看我们党能不能始终扎根在人民之中,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思想中、具体落实到行动上,不断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信心。
thumbnail650x214748.jpg


  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在这种活动中,人民群众从来都不是消极的被动的因素,而是主体。“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一项伟大事业要成功,都必须从人民中找到根基,从人民中集聚力量,由人民共同来完成。”正是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我们党战胜了前进道路上的一道道沟坎,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艰苦卓绝的斗争中,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冲锋陷阵,400多万名社区工作者在全国65万个城乡社区日夜值守,千千万万志愿者和普通人默默奉献……全体中国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个人冷暖、集体荣辱、国家安危融为一体,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在全球范围内率先控制住疫情蔓延、率先实现复工复产,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

  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充分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14亿多中国人拧成一股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锲而不舍走下去,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来源:求是网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手机!

浏览奖励

39

查看全部奖励

“ ©湖南都市网---WWW.SY86.COM”宣言:“为党举旗,为民代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湖南高质量发展。弘扬正能量 凝聚中国力量,影响世界!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官方Email:13446633@qq.com
全部回复108 显示全部楼层
信空 发表于 2021-10-4 09:20:28| 字数 3,841|来自:湖北随州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

《求是》社论

  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华民族历史、世界历史的重大里程碑时刻!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怎能不让华夏儿女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放声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深情倾诉“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由衷地为中国共产党骄傲自豪,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骄傲自豪,为从未有过的幸福生活骄傲自豪。站在百年风华的历史高处,中国共产党正引领中华号巨轮驶向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一个持续走向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新中国,正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中国人民用今天的幸福生活告慰前辈先烈: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如您所愿!

  在数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辛勤劳作、自强不息,不懈追求“小康”生活。但在封建制度下,这只是一个镜花水月的空想。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更是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面临亡国灭种的深刻危机,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饥寒交迫,“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

  为了“救民于水火、解民于倒悬”,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多少轰轰烈烈,多少慷慨悲歌,但依然未能改变江山飘摇、神州陆沉、民不聊生的悲惨命运。莽莽神州,已倒之狂澜待挽;茫茫华夏,中流之砥柱伊谁?

  在历史的大浪淘沙中,中国人民选择了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

  1921年,从上海的石库门,到浙江嘉兴的南湖,一叶小船,摆渡了暮霭沉沉的中国,见证了勇担民族复兴历史大任、必将带领人民创造人间奇迹的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小小红船承载起亿万国人的国强民富梦想,一次次穿越急流险滩、惊涛骇浪,引领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中国共产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始终不渝的初心和使命。100年来,党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党100年的历史从根本上说就是一部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儿女不见妈妈两鬓白,但相信你会看到我们举过的红旗飘扬在祖国的蓝天”;“为了我们的子子孙孙争得幸福的生活,就是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也是在所不惜的”……革命烈士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什么叫做中国共产党人、什么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

  经过28年浴血奋战,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实现了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国家强大、人民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代表们一面流着热泪,一面使劲地拍掌。那种刻骨铭心的翻身感、那种当家做主人的尊严、那种重整山河的燃烧的激情,只有经历了新旧社会对比的人才会有、才能懂,也才会真正理解“风展红旗如画”正是幸福生活的保障。

  新中国,人民第一次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当年,祖辈为奴的放羊女娃才旦卓玛勇敢地站起来了,是共产党给她和像她这样的人们撑了腰,他们作为新社会的主人站直了腰杆。才旦卓玛忘情演唱《唱支山歌给党听》,唱出了各族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似海深情。

  为了“建设一个新世界”,当家作主的中国人民在建设新中国的奋斗中,爆发出空前的创造力和冲天的干劲。在那个火红的年代,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走向人民幸福生活的道路上,不断创造人间奇迹,绘出最新最美的图画。

  有过凯歌行进,也曾低吟徘徊。在满目疮痍的旧中国留下的烂摊子上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一切都要艰苦创业、披荆斩棘、开辟新路。

  “十八户农民的红手印,按出了改革开放万里香,沃野千里稻翻浪,农家的小楼沐春光……”1978年的一个冬夜,小岗村十八户农民在一份没有标点符号的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农村改革的春雷响彻神州大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党团结带领人民走自己的路,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时光进入2012年,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第一个百年征程,进入了最关键的攻坚和冲刺阶段。历史的接力棒,交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手中。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2012年11月15日,人民大会堂,在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新时代的领路人习近平总书记庄严承诺。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习近平总书记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赤子情怀,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行,引领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夺取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

  旧中国,生产力水平低下、工农业生产非常落后,1949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不足5%,“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时代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迈上100万亿元的高台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站上1万美元大关,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长期保持世界第一位。

  旧中国,人民在生死线苦苦挣扎,据估算有80%的人长期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几乎每年都有几万乃至几十万人因饥饿而亡。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时代中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600多倍,恩格尔系数降至30%左右。

  旧中国,人民长期遭受病疫的折磨和精神上的贫瘠,1949年人均预期寿命仅有35岁,文盲率高达80%。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时代中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3岁,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9年,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旧中国,西方列强入侵和殖民掠夺成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沉重枷锁,中国人民的尊严和生存权利受到严重践踏。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货物贸易国,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极大提升,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极大增强。

  100年前,中华民族呈现在世界面前的是一派衰败凋零的景象。今天,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

  100年来,为了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多少共产党人舍生取义、流血牺牲,历经苦难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使命依旧。人类历史上,从未有哪一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遭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如此多的惨烈牺牲,取得如此多的丰功伟业,写就如此浩气长存、光耀千秋的追求人民幸福生活的壮丽史诗。

  历史雄辩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实践深刻昭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人民的幸福生活就是“国之大者”。全面小康只是第一步,中国人民更美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一定能够书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崭新华章,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够创造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征程正未有穷期。

  2021年仲夏,北京,展示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精神殿堂——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巍然矗立,气势恢宏。“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面向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习近平总书记举起右拳,带领全党同志重温入党誓词。

  神圣誓言,穿越百年波澜壮阔征程,承载初心不改使命永担,激励接续奋斗向前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画画 发表于 2021-10-5 14:51:35| 字数 19|来自:湖北随州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邵阳之声 发表于 2021-10-13 14:32:42| 字数 27|来自:湖北随州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根植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吙山 发表于 2021-10-13 14:35:10| 字数 24|来自:湖北随州 | 显示全部楼层
   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振奋人心的语言... 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执行力 发表于 2021-10-13 22:42:39| 字数 29|来自:湖北随州 | 显示全部楼层
 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爱国情怀华 发表于 2021-10-16 21:31:24| 字数 44|来自:湖北随州 | 显示全部楼层
   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本道悟心 发表于 2021-10-16 21:32:19| 字数 97|来自:湖北随州 | 显示全部楼层
   代表委员表示,奋进新征程,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与亿万人民一起,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奔向更美好的明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风中的天平 发表于 2021-10-16 21:35:36| 字数 69|来自:湖北随州 | 显示全部楼层
   做好改善民生的各项工作,要从实际出发,集中力量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捞一碗月光 发表于 2021-10-16 21:54:13| 字数 3,813|来自:湖北随州 | 显示全部楼层
   《 人民日报 》( 2020年05月08日 09版)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这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一个显著优势。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充分发挥包括这一显著优势在内的多方面制度优势,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如何理解这一显著优势的内涵?形成这一显著优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本期观察版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地位的制度(人民观察)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核心阅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深刻体现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本质属性。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一系列发展成就,充分显示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的显著优势,使我们坚定“四个自信”具有更加深厚的底气。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共同富裕不再停留在人们的憧憬里,而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下逐步成为现实。

一个国家的制度和治理体系好不好、优越不优越,人民最有发言权。中国人民从内心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一个主要原因是它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具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显著优势。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习近平同志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深刻体现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本质属性。


     我们党成立后,团结带领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永葆新中国的人民底色,最重要的一点是建立健全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制度体系,并根据时代、实践和人民的需要不断完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和发展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我国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中华民族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并作出决定,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贯穿于制度建设各方面各环节,使我国制度优势进一步彰显。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仅是我国国家制度的显著优势,而且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显著优势。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保证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权利。


     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归根到底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我们党在领导伟大社会革命的同时,坚定不移推进党的伟大自我革命,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使党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确保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在新时代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不断增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为进一步发挥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打开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的初心使命在制度层面和国家治理上的体现,是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的根本途径。


     和平安定是享有幸福生活的前提,是人民的基本需要。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深渊。战乱频仍,民生凋敝,丧权辱国,成了旧中国长期无法消除的病疠。这一切灾难苦痛,都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宣告终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国家主权和安全得到强有力维护,各种黑恶势力得到清除,中国社会长期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人们在历史和现实的比较中深深感悟到,有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强有力的执政党,有一套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过上好日子的好制度,至关重要,必须倍加珍惜。


     中国人口众多,实现丰衣足食是一个历史性的难题。毛泽东同志指出:“一个人口众多、物产丰盛、生活优裕、文化昌盛的新中国,不要很久就可以到来”。这一美好憧憬在新中国一步步变为现实。经过几十年发展,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日益健全。一系列发展成就充分显示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的显著优势,使我们坚定“四个自信”具有更加深厚的底气。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不断探索,确立了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无论灾害程度还是发生频次都大为降低,灾害发生后人民生命财产能够得到最大限度保全,经济社会也能很快得到恢复发展。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能不能有效防控并及时战胜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检验制度优劣和治理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迅速作出部署,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第一位,及时制定疫情防控方针政策,确保疫情防控有力有序推进。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各方面艰苦努力,我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彰显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


走共同富裕道路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强保障下,全体人民正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自古以来,共同富裕就是我国人民的一个重要理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共同富裕不再停留在人们的憧憬里,而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下日益成为现实。


     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和前提。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进程中,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日益完善,为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坚强保障。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既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又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把人民对共同富裕的追求牢固建立在我国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基础之上。


     消除两极分化、缩小贫富差距,是走共同富裕道路的题中应有之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消灭了剥削制度,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共享发展,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不断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清除阻碍要素下乡的各种障碍,不断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体相当的目标,不断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随着其日益完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显著优势,必将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


(执笔:齐 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