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羚 杜玲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党中央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是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和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途径。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2023年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把强化集体所有制根基、保障和实现农民集体成员权利同激活资源要素统一起来,搞好农村集体资源资产的权利分置和权能完善,让广大农民在改革中分享更多成果。在基层调研中我们发现,围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有许多创新的举措,探索多样化发展途径,推行资源发包、物业出租、产业服务、资产参股等多种模式,提高集体经济收入、服务带动能力和回馈村社区治理,也增强了村社区和谐发展。据农业农村部统计,2021年全国已建立乡、村、组三级集体经济组织近90万个,有集体账面资产7.7万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3.5万亿元,这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点所在。
但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践中,发现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
第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确认与实践衔接不足,村民对集体经济认同感低。哪些人是集体经济组成成员?再加之一些农村集体资产具有复杂性,资格标准不清,改革整体性互动性不足,以及城乡之间人员流动性强,影响着农村集体经济组成员的资格确定、股权确定等。在调研中发现,对集体经济组织宣传动员不充分,有的地方村两委干部通过会议决策村民不入股即放弃集体经济分红资格,而且要签订自愿放弃集体经济协议,把股权参与与村民资格认定混淆。
第二,村集体经济组织自身的发展运营水平低。很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市场化经营的时长较短、经验不足,创新能力有限。有的新型农村经济组织依赖政府补助,自我创新发展能力有限。集体经济目前存在一个尴尬之境:既是集体经济的人,却不愿支持村集体经济的产业发展,老百姓对村集体经济提供的农业技术服务,处于一种“产品好的不开腔,产品不好到处宣传”,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着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调研中,有村干部反映村集体创业难,守业更难,机构管理成本难,市场订单难,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的多重身份,在信息经常不明情况下,群众的误解猜忌很容易发生。
第三,集体经济组织治理结构仍需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组织,是参与乡村治理的重要主体。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治理结构仍需健全,部分农村地区在改革进程中,简单地将原有的村级管理与组织机制直接移入集体经济组织当中,个别出现职能混乱现象,加上考核机制和收益分配机制不够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很容易陷入集体经济发展越快,风险越大。
第四,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的多重身份成“雷区”。一个集体经济负责人,同时又是村领导,又是集体企业负责人,又是集体企业的入股人,又是一般的集体组织成员。复杂角色把利益关系搞复杂了,容易引发三个问题,管理思路容易错乱。有时不免用管企业的思路管集体经济组织,乱套用市场竞争规则;有时又用管集体经济组织的思路管企业,让企业捆住手脚闯市场。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具体要求,用四句话表示:产权关系明晰、治理架构科学、经营方式稳健、收益分配合理。将治理纳入集体经济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这预示着社区治理进入发展治理相整合的新阶段。进一步提升发展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治理认识,作为乡村发展的主体,经营性集体兼具经济发展和村庄治理的实践面向。因此,发展集体经济还要强化其治理属性,以经济发展带动村庄治理。与传统集体经济组织有显著不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的治理结构问题主要涉及其内部治理机构的功能定位和职权划分。通过集体经济组织自身治理结构和治理制度的调整进一步优化乡村治理结构,理顺内部主体间的关系。当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仍存在科学归纳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内涵和特征仍不够;对于日益丰富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践,科学总结提炼其多样的发展模式不够。结合凉山西昌参与式清单化集体经济治理的实践,我们认为一个好的集体经济治理在操作上要过5关:成员认定关、带头人角色认定关、市场竞争关、利益分享关、共管共治关。前3关是“一关过不了就没有收益”,后2关是“一关过不了,就不持续,至少不和谐”。
(1)通过扎实的成员认定,明确集体“属于谁”、“谁该受益”问题,为改善集体经济治理创造了基础条件。首先要从认识上让基层干部明确集体经济是集体所有,有个重要的前置词——“成员”。乡村集体无论怎么分层,都是“成员集体”,这就点出了新型集体的本质特点:它是全体成员的财产和利益的共同体,离开了成员这个个体性主体,成员集体这个整体性主体就没有了意义。现在很多集体经济登记流于形式,有相当数量的村没有进行清产核资,登记时就写个约数上报,或登记了没有量股。运用好“三资”确认和村民资格确认的成果,增强村民对集体经济的认同感和拥有感。摒弃集体经济是干部经济和少数股东经济,改善村民在集体经济的被边缘或排斥。全面推动集体经济股权量化,让集体资产从“共同共有”向“股份占有”变化,股权“量化到人、固化到户”,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人人享有相应股权。
(2)带头人角色认定关。这表现在对于集体经济的权能分立和选聘分开上。按照国家提倡的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的方式,由村党组织书记担任理事长。理事会拥有决策权和经营的管理权,总干事或总经理拥有具体实操的经营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代表农民集体行使所有权,负责经营管理农民集体土地和其他财产,发展集体经济,主要承担经济职能;而村民委员会负责办理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等,主要承担社会职能,可以接受政府委托从事行政性事务。明确集体经济负责人和集体企业带头人的差别。剥离混淆的“帅将”角色身份,用“专业运动员”参加市场竞争,是发展集体经济必须解决的重大难题。
(3)市场竞争能力关。这是集体经济发展的难点。市场竞争力更多指结合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构建科学的农业经营服务体系,为广大群众提供专业化的配套服务以及销售市场体系。经营要按照市场规律办,同时又要保住村集体的财产,怎么样才能解决这当中的两难问题?非常重要的是做好市场能力建设活动和农户农业生产市场服务。这涉及到几个具体问题:谁需要市场能力建设(个人能力和机构能力);需要什么具体的市场能力建设;为什么需要这些能力建设;怎么高效地开展能力建设,什么方法更恰当。针对村民最迫切的农产品销售的需求,由政府出资为主兴建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主要销售村集体合作社及联合机构统一组织的小农户农产品,以加强农户参与的集体行动。
(4)利益分享关。建立起公平合理的两轮利益分享机制。一是坚持全体成员“公平均衡受益”原则。-集体企业的集体收益由全体成员共同拥有。二是通过集体企业利润的“两轮分配制”,成员资格和股民来具体兑现全体集体组织成员的利益分享。-集体企业利润的“两轮分配制”,把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公平均衡受益”原则落到实处,增加了集体经济组织的凝聚力和可持续性。
(5)共建共治关。致力于共建共治改善集体经济治理,促进集体经济持续良性发展。对集体收益如何用于集体公益活动,以经济发展带动村庄治理。党建引领、内部法人治理、社区治理与政府监管等,属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治理机制的基本构成要素,这些机制的正常发挥作用需要有一系列的制度建构过程。如增加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参与集体资本投资、集体收益分享的机会。一般成员通过大会票决制参与决策,增加了拥有感,行使了管理权。防止集体经济异化成群众漠不关心的经济;又如对集体收益如何用于集体公益活动,大家一起立了规则。防止集体经济异化成干部经济;村民入股集体企业按村民入股市场股份制企业处理,消除没入股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被揩油或被剥夺排斥的感觉。创新党组织引领集体经济组织治理,建立村务管理、党组织建设和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的运转机制。党组织要搭建集体经济壮大发展和参与社区治理两大功能的同步发展的机制,在为集体经济提供专业化服务和指导的同时,也能带动社区性和志愿性组织的发展,提高村社区治理的内在动力和物质支撑。一句话,集体经济发展的更高阶段是集体经济治理,是让全体成员切身认可“共同拥有、共同发展、共同管理、共同分享”的共同致富之路。
(作者单位分别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蜀光社区发展能力建设中心)
来源:企业家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