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只需要记住“31条”中的一句话
来源: 文高 文高经济时评
7月19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意见》一出台就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毕竟这个时候出台确定民营企业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意义非凡,因为民间投资已经从二十年前每年30%左右的增长滑到十年前20%左右的增长,再滑落到今年上半年0.2%的负增长。任由滑落,中国经济不堪设想。
大家都知道民营企业贡献了税收的50%、GDP的60%、技术创新的70%、就业的80%、企业数量的90%。说到企业数量,截至今年5月底,全国登记在册的民营企业超过5000万户,个体工商户超过1.18亿户,占企业总数量的92%。如果它们失去了信心,不说其它,仅就80%的就业问题就是我们的大麻烦。国家统计局经济半年报中显示,我国16岁到24岁的调查失业率已经高达21.3%。
2005年2月25日,国务院出台《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非公经济36条”);2010年5月13日,《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若干意见》(“民间投资36条”)发布;2019年12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民营企业28条”);再加上这次的“民营经济31条”,总共131条。
过去的“老36条”、“新36条”和“最新28条”加起来已经是100条,可这100条不仅没起什么作用,反倒让民营企业陷入更大的困境,我们不能不去反思,这其中到底哪里出了问题,为什么非要再出一个“最最新31条”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这一次之所以反响较大,一是党中央、国务院这次下了决心,要全方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二是民营企业真到了需要大力支持的关键时刻。
“31条”说了那么多,最重要的就是这句话:“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没有市场化,民营企业就没有平等竞争条件,就得面对市场准入壁垒;没有法制化,民营企业就是今天不知到明天,人身及财产权益就很难保证;没有一流营商环境,民营企业家们就是要一半精力搞经营,一半精力找政府。
其实“31条”就是把“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掰开了,揉碎了,进行全方位解释,如果我们忙,记不住,就记住这句话就行了。民营企业家门再遇到什么问题,就拿这句话去找他们,当然这个“他们”是谁我们也都很清楚,希望这个“他们”也要牢记中央和国务院的这句话,把事儿办好就行了。
不希望再看到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只是表态,别再像对待“前100条”那样,雷声大雨点小,喊了多年不仅没有解决当时民营企业面临的问题,反倒是民营企业家越来越不敢说话,处处谨小慎微起来。不敢说话是小事,他们要是不干活问题就大了,就算你不担心税收、GDP和技术创新,税收那50%、GDP那60%、技术创新那70%都不要了;可没了那90%的企业数量,80%的就业群体谁来养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