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什么才是真正的“领”“导”“干”“部”

 
能量哥 发表于 2022-6-11 08:46:26| 字数 85|来自:重庆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新任领导顺利开局的“五种素质”
⒈以谦虚谨慎的态度进入角色。

⒉以脚踏实地的作风干好工作。

⒊以百折不挠的毅力克服困难。

⒋以闻过则喜的美德对待批评。

⒌以严于律己的精神守住小节。

“ ©湖南都市网---WWW.SY86.COM”宣言:“为党举旗,为民代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湖南高质量发展。弘扬正能量 凝聚中国力量,影响世界!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官方Email:13446633@qq.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去皮卡多 发表于 2022-6-11 09:06:29| 字数 59|来自:重庆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年轻干部“四个不等于”

1.有理想不等于有思想;

2.有潜力不等于有能力;

3.有知识不等于有见识;

4.有干劲不等于有韧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万有斥力 发表于 2022-6-11 15:19:53| 字数 199|来自:重庆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年轻干部“七字箴言”

1.突出一个“忠”字,在坚定信念上常修常炼、常悟常进;
2.体现一个“严”字,在拒腐防变上层层设防、处处设防;
3.落实一个“正”字,在政绩观念上守牢初心、不出偏差;
4.彰显一个“真”字,在干事创业上真出业绩、出真业绩;
5.聚焦一个“强”字,在本领提升上虚心用心、加强磨练;
6.展现一个“敢”字,在敢于斗争上无私无畏、服务大局;
7.践行一个“情”字,在群众路线上改进方法、提高水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内山路人 发表于 2022-6-17 11:42:10| 字数 523|来自:重庆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想明白、做得到、干得成、讲得清,四个能力,四个路径!

1
      把一个道理想明白,需要弄清前提假设、相关要素、彼此关系、时空变化,然后用归纳、推理等方法,来反复验证,最终找到规律、得出结论。看透本质、想明白,考验的是眼界、站位、系统思维和逻辑能力。

2
      想明白的道理能够做到,需要坚强的意志、坚韧的自律,反复刻意练习,通过努力,把道理变成能力,把能力变成习惯,把习惯变成下意识。知行合一、做得到,考验的是目标感、行动力、自我管理能力。

3
      做好的规划能够干得成,需要对人性有深刻的洞察,对权、利、责运行的规律有清晰的把握,做好运行制度设计,用好激励和约束,让不同的团队、团队中的不同层级,在大目标的引领下,各负其责、同频共振。力出一孔、干得成,考验的是同理心、规划力、团队管理能力。

4
       自己懂的道理能够讲得清,让别人弄明白,需要具有把复杂事项简单化、陌生场景类比化的转换能力。要了解对方的工作生活环境、思维模式,将晦涩的道理转化为对方熟悉的语言或者例子,让对方共鸣。深入浅出、讲得清,考验的是共情力、理解力、语言表达能力。

5
      四种能力紧密联系,一种能力提高,会带动其他能力同时提高。

四种能力又相互独立,各自有不同的修炼路径。

对职场人而言,四种能力都很必要,需要努力修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就是那个样 发表于 2022-7-15 01:26:42| 字数 763|来自:重庆 | 显示全部楼层
领导干部应有的:高境界、大格局、真本领!

       新时代,推进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实现新气象新作为,需要广大领导干部具有高境界、大格局、真本领。

       境界带来格局,格局影响境界,境界格局最终都要体现到本领上,三者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相互关联、相互促进,有着丰富的内涵要求。
境界是人们在修养、学识和道德上所能达到的高度和水平。领导干部的高境界,就是有理想、有信念,始终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永远同人民群众心连心;就是有气量、有修养,始终坚持以党的事业为重,襟怀坦白、光明磊落,讲党性、讲原则。

      格局是一个人的人格、品格、胸襟、胆识等因素的内在综合。格局小者,就会重私利、轻公义,甚至贪赃枉法、损公肥私;领导干部的格局大,就是心中常怀大局,自觉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和摆布;就是正确把握大势,知形识势,顺势而为;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注重涵养大气,敢于超越自我、突破自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13亿多人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新时代,不仅要有担当的“宽肩膀”,还得有成事的真本领。领导干部的真本领,就是要有专业精神,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做到专心、专注、专一;就是要有专业能力,有解决问题、破解难题的专业思维、专业知识和专业方法,对症下药,精准施策;就是要有专业作风,深入调查研究,把存在的矛盾和困难摸清摸透,精心研究、切实做好,既敢担当、能担当,又能干事、干成事,使自己的能力素质始终与岗位责任相匹配。

      领导干部的高境界、大格局、真本领,不是与生俱来,也不会凭空产生,而是靠学习实践、总结反思,不断提升、不断历练出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孤独的灯塔 发表于 2022-7-16 22:27:26| 字数 97|来自:重庆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说实话。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是对一个人最基本的要求,更是领导干部应有的基本素质。
领导干部说实话,重点是要不隐瞒下情,不曲解上意,不好大喜功,不回避问题,不夸大其词,不避重就轻,不文过饰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质量邵阳 发表于 2022-8-7 07:25:15| 字数 1,366|来自:重庆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前干部存在的问题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稳就业、稳经济等成为重点工作,作为普通干部,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素养不够高。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理论学习不够透彻,没有很好滴用理论指导实践,认为自己是一般干部,局限于了解知道这个层面,运用于实际工作不多。对做点工多,其他工作参与不够,建言献策不够。

(二)工作作风不够实。一是业务能力有待提高,存在着“摸着石头过河”现象,工作成效不明显。二是创新意识不强,工作上有重视领导布置多、重视实际任务少的问题,机械照搬照套上级、领导的精神和部署,结合单位实际不够。

(三)业务钻研不够深。一是对待工作不够主动、积极,满足于完成上级机关和领导交给的任务,在工作上遇到难题时,不善于思考、动脑,等待领导的指示,说一步走一步,未能把工作做实、做深、做细,满足于过得去。二是对业务知识的学习还不够,缺乏一种孜孜以求的精神,认为自己已有的一些业务知识可以适应目前的工作。不注重业务知识的全面性,等到问题出现再想办法解决。有时由于工作的重复性,图省事,照搬照抄,沿用老方法解决问题;在工作中遇到繁琐、复杂的事情,有逃避的倾向,认为“船到桥头自然直”,坐等待办法出现,而不是自己寻找对策,缺乏一种刻苦钻研的精神。

(四)自我要求不够严。一是工作标准不高,有时在任务重、压力大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怎样尽快完成工作任务,存在着“以应付求过关”的想法,不能从尽善尽美、时时处处争一流的标准上去把握。二是工作效率有待提高,没有制定工作计划,工作有时比较散漫、松懈、不够严谨,紧迫感、危机感不够强。

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

(一)提高理论素养和思想水平。坚持把学习作为永恒主题,全面提升理论和政策的认知水平,筑牢思想之基。加强学习是解决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充分利用时间,抢着学;结合自身工作,切实学;结合时事政治,及时学;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学。在学习中总结,在学习中提高。

(二)提升执行能力。执行力是第一位的能力,任何时候、做任何事都不能拖拉,手头上的事要尽量往前赶,努力养成“事不过夜”的好习惯。首先要克服个人办事拖拉的不良工作作风,着力提升办事的效率。其次任何时候都要真正以扎实的工作完成当前的各项工作任务。再次要不断地向实践和周围同事学习知识、经验方法、能力和技巧,不断丰富实践,积累经验。同时,还要学会巧干,面对不同的情况、不同的问题,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盲目、不蛮干,讲方法、讲技巧,把学习借鉴与总结提炼相结合,既用好外部经验,也打磨好自身“土办法”。

(三)加强责任意识。对交办到手中的工作,要做到严谨细致,确保不出纰漏,不给工作带来任何不利影响。在工作中不断自我加压,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从每一个细节做起,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踏实的工作作风要求自己,要精益求精、追求一流的工作质量,切实做好每项工作。

(四)提高工作标准。“在其位、谋其政、尽其力”,遇到问题不躲闪、遇见矛盾不回避,用责任心树立威信、凝聚干群关系。坚持问题导向,对存在的问题不掩盖、不回避、不推脱,发扬“钉钉子”精神,针对重点任务,提高目标要求,一项一项抓落实、一件一件改到位,同时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好工作与个人的关系,主动把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观察者 发表于 2022-8-8 09:33:11| 字数 882|来自:重庆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机关工作的五道“红线”

在机关工作,要牢固树立起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从平时为人处事的细节出发,划清五道“红线”,做到“五忌”。

划清执行红线,切忌“自搞变通”。执行力可以说是纪律规矩的重要体现,如果说有人在执行落实上打折扣、搞变通,说一套、做一套,那党的决策部署就不可能落到实处,甚至于跑偏向、走错路。应时刻强化政治规矩和组织纪律,与党中央和主管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任何事项都不搞降格以求、不搞自我变通、不搞瞒天过海,坚持标准不放松,不折不扣抓落实,确保各项改革政令畅通。

划清程序红线,切忌“越级行事”。机关工作有一套严格的办事纪律,无论是下级向上汇报,还是上级交办任务,都不能擅自越级,影响上下级间的信任和团结。“工作人员可以越级反映,但不可越级汇报;领导干部可以越级调研,但不可越级指挥”,这就是机关办事的行事规矩,务必牢记并遵守,确保按正常程序办文办事。

划清言行红线,切忌“妄议妄形”。有的单位重要决策刚刚讨论,小道消息就不胫而走;有的人喜好私下议论发表不符事实、不合身份的言论;有的对人做事“随性表现”、爱说“出格话”,等等这些都对党和干部队伍现象带来较大负面影响。务必要严守政治规矩,不妄议、不妄言、不妄传、不妄形,不该讲的不讲,不该做的不做,切实维护组织纪律和干部形象。

划清处世红线,切忌“搞小圈子”。团结与勾结一字之差,但性质迥异。纵观党内违法违纪案件,不少都是拔出萝卜带出泥,查处一个牵一窝。讲团结、讲和气、志趣相投可以,但务必自警自重,不能基于共同利益结成“小圈子”,不能依靠“朋友圈”搞“团团伙伙”,尤其是“官商朋友圈”、“官官相护圈”,切忌为违法违纪培植出危险土壤。

划清作风红线,切忌“顶风违纪”。党的十八大以来,正风肃纪是抓的越来越紧、越来越严,成为从严治党的一种新常态。切不可心存侥幸、麻痹大意,要时刻牢记不该做的事情不做、不该去的地方不去、不该交的朋友不交、不该要的好处不要,以“三严三实”和“四讲四有”为立身标尺,一切按政策、按规定、按程序办事,坚决不逾“底线”、不踩“红线”、不碰“高压线”,切实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对党和政府负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老飞 发表于 2022-8-14 01:25:17| 字数 1,938|来自:重庆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体制内,提拔始终是倍受关注的话题。

      你或许曾经有这样的疑问,某领导明明答应推荐我?为什么我没有提拔?难道是他忽悠我?上次组织部都来考察过了,为什么任职文件迟迟不来?提拔干部真的是书记说了算吗……

     干部选拔任用,通常有5个程序:动议、推荐、考察、决定、任职。今天我就从提拔干部的全过程,用大白话给你说说那些明里暗里的事儿~

01动议

      动议是选拔干部的初始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选用的走向和结果。动议什么?职位、条件、范围、方式、程序。

      比如,某地某局缺一名副局长,动议的内容就是组织部向党委提出建议补充,条件是什么(年龄、学历、专业)、从哪些人中产生(考虑有什么工作经历、现在什么地方工作等等)、怎么选拔(方式和程序变化不大)。

       这个时候,组织部会形成初步建议、确定人选意向(进行“凡提四必”),给党委书记报告。

       这是第一个关口,首先,你自己的条件不能有硬伤(年龄、学历、经历、档案),其次,还要组织部知道你而且愿意把你放到盘子中来,再次,还要得到党委书记的认可,至少没有在TA面前以负面形象出现过(聪明的一把手都会适当分蛋糕)。

       党委书记同意初步方案以后,会在一定范围内酝酿。怎么酝酿,比如某部门的班子成员,应当听取上级分管领导的意见。实际上,酝酿更多是一个互相交换、妥协的过程。

       动议环节结束,哪个萝卜哪个坑就确定了。在这个环节,决定因素就是领导的认可程度,如果直属领导不推荐、上级领导不认可,那就与这次调整无缘了。

02推荐

      很多人感到疑惑,人事方案都定了,再来推荐有什么意义?实际上,推荐这个程序很有必要,且往下看。

      推荐包括会议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推荐结果一年之内有效。条例里面有规定“群众公认度不高的不得列为考察对象”。

      也就是说,一旦推荐票过低,那基本上也不会进入考察环节了,为什么这么说?

       某天单位推荐干部,考察组在台上这么说“推荐产生XX人选1名,任职资格条件:XX岁左右、XX文化程度、有XX经历、熟悉XX工作”。这种条件,基本上是可以对号入座的。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得票率太低,那证明这个人公认度不高,用了就要承担很高的风险。

      因为会推是无记名投票,所以这个环节的关键,就是人缘,人品不能太差。所以,平时如果眼睛只向上看,对下不屑一顾,那也许就会栽在得票率上。

03考察

       考察与推荐衔接很紧密,其目的是更加全面地熟悉一个干部,了解日常工作和一贯表现,了解在干部群众中的口碑如何,听一听有没有什么不好的反映等等。

      考察一般采取个别谈话、发放征求意见表、民主测评、实地走访、查阅档案、同考察对象面谈等等方式进行。

       这个环节,有几个地方需要注意,就是口碑不能太差(太差也过不了推荐环节),档案不能有问题、尤其是三龄两历一身份(有些问题可能在动议环节不一定发现,但在考察环节被审出来),工作中以及八小时以外都要洁身自好。

      还有一个,尽量别得罪小人,考察过程中小人也许就会胡言乱语,虽然考察组会调查,不属实也不影响最终结果,但印象不好。

04决定

       这就是逐级提交会议讨论的过程,一般是三个会(以地方为例),组织部部务会、五人小组会、党委常委会。

       会前,按惯例征求意见,纪检、安全、环保等部门,只要自己行得端坐得正、而且工作上没有失职失责的情况,那就很顺利。

       会议讨论、表决,要求有表决权的2/3以上成员到会,到会人员表决时超过半数以上同意才算通过。

      一般不会出岔子,但也要注意防止出现不一般的情况。比如,某地班子不够团结,一把手hold不住,在表决时就有可能出现落选的情况。

       而且,有的职位在党委常委会上是需要进行票决的,无记名投票。如果前期工作基础不牢靠,领导之间没有达成一致,恰好遇到某些领导很不喜欢你,那“翻车”的可能性就很大。

       所以,处理好与领导的关系,不管TA是不是直接分管你,只要TA有投票权,能不得罪尽量别得罪。

05任职

       到了这里,提拔这事算是板上钉钉了,能经过前面几道关口过来,不管是能力、人缘、品行各方面都是比较过硬的。

       但是,这个环节仍然有一个风险点。在下发任职文件、宣布任职之前还有一道手续,那就是公示,公示期一般不少于五天。

       还是那句话,尽量别得罪小人。组织部门把你提拔的情况拿出来“晒太阳”接受监督,如果得罪了小人,也许TA花一块钱打几张纸往上一递,那在调查清楚前你仍然不能任职。

      当然,身正不怕影子斜。但有些事本身就是黄泥巴掉裤裆,满身是嘴都说不清楚的。

      而且,调查需要一个过程,遇到换届等重要时间节点,到时候仍然调查不清楚,也许领导就会临时交流一个人过去,而你的这次机会基本上就黄了,下次谁知道拖到猴年马月去。

      总之,无论哪一个环节,都有失败的风险(动议环节分量最重)。影响提拔的因素很多,首先要自己能力出众、条件过硬,最重要的是有关键人在关键时挺你,另外还要有合适的机遇等等,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醉月清寒 发表于 2022-8-15 11:12:43| 字数 50|来自:重庆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比站位,评政治素质;

比干事,评工作能力;

比奉献,评宗旨意识;

比业绩,评履职成效;

比作风,评干部形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